一级演员是中国文艺界的专业技术职称,也是国家对为繁荣国家文艺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演员给予的领域最高职称。以下是一级演员的具体标准:
学历要求
通常需要具备大专及以上学历。
取得二级专业技术资格后,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5年以上。对于获得国家奖项的演员,可以破格1年申报。
专业技术能力及业绩条件
长期在专业艺术院团担任主要演员。
在大型新作品中担任主要或重要角色,获得国家表演奖项(1奖1次或2奖2次)或省表演奖项(1奖两次)。
在中小型新作品中担任主要或重要角色,获得国家表演奖项(1奖2次或2奖3次)或省表演奖项(1奖3次)。
在剧团大型传统或保留剧目中领衔主演5部戏以上,演出20场次以上。
在省会以上城市公共专业剧场面向社会成功举办个人演出专场,或由省以上专业音像出版社出版发行个人表演专辑,并取得良好社会反响。
艺术实践经验
至少在省级专业报刊发表过两篇以上表演或演唱经验的专业理论文章,对培养优秀的专业表演人才能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
艺术表演要求
根据不同的艺术门类(如话剧、歌剧、音乐剧、戏曲、舞蹈、杂技等),对每年的表演场次有具体要求。例如,话剧、歌剧、音乐剧每年不得少于200场次,戏曲表演每年不得少于150场次等。
其他要求
具备深厚的文化艺术修养、广博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生活积累,有很深的艺术造诣和精湛的表演技巧,形成鲜明的个人艺术风格。
在专业文艺团体中的一系列大、中型剧(节)目中,出色地担任主要角色,有本人代表性剧(节)目和表演角色的积累,其中部分角色的表演在国家级或省级评奖中获较高奖项(二等以上表演奖)。
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和良好的社会形象,遵纪守法,积极参与公益事业,为社会做出了突出贡献。
综上所述,一级演员的评定标准综合了学历、资历、专业技术能力、艺术实践经验、艺术表演要求以及道德品质等多个方面。这一职称不仅代表了演员在艺术上的最高成就,也是国家对演员专业贡献的认可和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