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电部分老演员包括:
1. 田方(1911年1月3日—1974年8月27日),别名田兆栋,出生于河北省保定市,毕业于北平辅仁大学。1932年,主演个人首部电影《小女伶》。1937年,出演动作电影《黄海大盗》。1946年担任东北电影制片厂秘书长,1949年担任北京电影制片厂首任厂长。出演电影《壮志凌云》、《深山里的菊花》、《革命家庭》、《英雄儿女》等。
2. 崔嵬(1912年10月4日—1979年2月7日),演员,导演。1912年10月4日生于山东诸城,1936年改编并主演了街头剧《放下你的鞭子》。七七事变后参加《保卫卢沟桥》的集体创作。上海抗战开始后,参加上海救亡演剧一队,辗转演出,1938年到达延安,任教于鲁迅艺术学院。1954年主演《宋景诗》。1956年调入北京电影制片厂。他在《宋景诗》、《海魂》、《老兵新传》、《红旗谱》中塑造了鲜明的艺术形象;他执导了《青春之歌》、《北大荒人》、《小兵张嘎》、《杨门女将》、《野猪林》等影片。
3. 谢添(1914年6月18日—2003年12月13日),出生于天津市,原籍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演员、导演、编剧。1936年,经胡蝶推荐,参演了个人首部电影《夜会》,从此正式踏入影坛。1950年,主演剧情电影《民主青年进行曲》。1958年,主演的儿童电影《风筝》上映。1964年,与陈方千联合执花奖最佳导演奖。1988年,执导蒲剧戏曲电影《烟花泪》,该片是他最后一部导演的电影作品。
4. 陈志坚,出生在一个普通家庭的男孩,童年生活充满了艰辛。10岁时,母亲病逝;14岁时,父亲也离世,年幼的陈志坚不得不肩负起养育弟弟的重任。为了生计,他在15岁时成为了一名排字工人。然而,这份工作并未长久,失业后的他加入了革命队伍,成为了一名文艺兵。他的艺术人生始于火线剧社,这里是他戏剧梦想的摇篮。在这个舞台上,他磨练了自己的演技,逐渐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小演员成长为能够独挑大梁的角色。在北电厂,他迎来了演艺生涯的高峰。陈志坚的银幕形象多为反派角色。尽管戏份不多,但他的每次出场总能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比如在《小兵张嘎》中,他饰演的汉奸形象令人恨之入骨,而在《海霞》中,他则将一个狡猾奸诈的反派角色演绎得入木三分。他善于通过细腻的表演,将角色的内心世界展现在观众面前。即使是一个简单的眼神,一个细微的动作,都能让观众感受到角色的复杂性和多层次。他的演技不仅征服了观众,也得到了同行们的高度认可。陈志坚在银幕上塑造了众多经典角色,但现实生活中,他却过着平凡而低调的生活。2010年,陈志坚在93岁时去世。
5. 凌元(1917年2月8日—2012年1月20日),原名张敏,1937年她加入满洲映画协会表演训练班,自此开始参演电影。这一年,她参演了影片《壮志烛天》中的母亲一角。这个时候她刚刚20岁呀,20岁就演老太太,真不愧“四大老旦”之誉。凌元的代表作有:《平原游击队》《神秘的旅伴》《马兰花开》《金铃传》《水上春秋》《红旗谱》《锦上添花》《汾水长流》《黑三角》《甜蜜的事业》《峥嵘岁月》《归宿》《哑姑》等电影。在《平原游击队》中,凌元饰演的是由郭振清出演的主人公李向阳的母亲。2012年1月20日,凌元因病在北京去世,享年95岁。
6. 李健,1917年9月14日出生于山东青岛,原籍北京。1937年,她考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行营政训处电影股(中国电影制片厂前身)任演员,走上了艺术之路。李健的代表作有:《民主青年进行曲》、《走向新中国》、《智取华山》、《上海姑娘》、《林家铺子》等。
7. 黄素影,北电厂的老演员,曾担任过北京电影制片厂演员剧团团长。她参演的第一部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