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66T折弯机上折圆弧的编程步骤如下:
确定圆弧参数
确定你想要折的圆弧的半径(R)和角度(θ)。
计算中性层半径(Rn),对于板厚(t)较厚的材料,中性层半径通常接近板厚的一半,即 `Rn ≈ t/2`。
选择合适的进给速度
根据材料的厚度和硬度选择合适的进给速度(F),以确保加工过程中的精度和效率。
编写G代码
使用G代码指令来控制折弯机的运动轨迹。常用的G代码包括:
`G02`:圆弧顺时针插补
`G03`:圆弧逆时针插补
编写M代码
使用M代码指令来控制机床的辅助功能,如选择工具(T代码)和设置主轴转速(S代码)。
计算折弯刀数及每刀折弯角度
根据中性层弧长计算折弯刀数(N)和每刀折弯角度(α)。公式如下:
`N =弧长 / 进给速度`
`α = 180° - (2 / 弧长) * (180° - 折弯角度)`
编写循环指令
如果需要重复折弯操作,使用循环指令(如`G91`和`G90`)来定义重复的次数和条件。
条件判断指令
根据实际加工情况,使用条件判断指令(如`IF`和`WHILE`)来处理复杂的加工逻辑。
示例编程
假设我们要折一个半径为30mm,角度为120°的圆弧,板厚为2mm,进给速度为2mm/次。
确定圆弧参数
半径(R)= 30mm
角度(θ)= 120°
中性层半径(Rn)= 2mm / 2 = 1mm
选择合适的进给速度
F = 2mm/次
编写G代码
`G02 X30 Y0 I10 J0 F2` (顺时针插补,从原点开始,半径为10mm,进给速度为2mm/次)
编写M代码
`M03 S1000` (主轴正转,转速为1000rpm)
`M05` (主轴停止)
计算折弯刀数及每刀折弯角度
弧长 = 2π * 30 ≈ 188.5mm
折弯刀数(N)= 188.5mm / 2mm ≈ 94次
每刀折弯角度(α)= 180° - (2 / 188.5mm) * (180° - 120°) ≈ 176°
编写循环指令
`G91 G02 X30 Y0 I10 J0 F2` (循环开始)
`N10` (循环10次)
`G01` (停止循环,回到原点)
条件判断指令
根据实际加工情况,使用条件判断指令来处理复杂的加工逻辑。
请注意,以上示例仅供参考,实际编程时可能需要根据具体的折弯机型号和加工要求进行调整。建议在编程前仔细阅读折弯机的用户手册,并咨询有经验的工程师或编程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