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使用计算机编程:
示教器编程
通过链接在机器人控制柜上的示教器,可以对机器人进行实时的操作控制和程序编写。这种方法特别适用于示教点数较小的项目,如码垛搬运等。
离线编程
在电脑软件上编写机器人程序,进行仿真验证后,通过U盘或网线将程序导入机器人中。这种方法适用于轨迹复杂或程序语句较多的中大型项目,因为它可以在计算机上进行,无需将机器人放置在生产线上,节省时间和资源。
手机平板在线编程
通过手机或平板链接机器人,实现在线图形化编程。这种方法常见于新型的协作机器人控制系统中,配合协作机器人特有的拖动示教功能,使得编程工作更加简便。
基于图形界面的编程语言
使用专业的机器人软件(如ABBRobotStdio、KUKASim、FancRJ3等),通过图形界面或编程语言编写机器人程序。这种方法可以在计算机上进行,无需将机器人放置在生产线上。
手动操作和自动操作
手动操作是通过外部设备(如手柄或按钮)来操控机器人完成任务,通常用于调试和测试阶段。自动操作则是通过事先编写好的程序,使机器人按照预定的路径和动作完成任务。
编程语言
机器人编程可以使用多种编程语言,包括基于图形界面的编程语言(如Scratch)和高级编程语言(如Python、C/C++)。学习这些编程语言可以帮助掌握编程思想和逻辑,从而编写出更复杂的程序。
感知和执行
机器人通过传感器(如光线、温度、距离传感器)获取决策信息,通过执行器(如电动机和伺服器)实现动作。编程时需要考虑这些硬件的接口和交互方式。
运动规划
应用智能算法帮助机器人选择最佳的运动路径,对于PTP(点对点)运动,需要编辑运动指令并确保路径上无障碍物。
部署与维护
将编写好的代码部署到机器人,并持续进行升级,以适应变化的环境和需求。
建议
选择合适的编程方法:根据项目的复杂度、时间和资源限制,选择最适合的编程方法。
学习编程语言:掌握至少一种编程语言(如Python),以便编写更复杂的程序。
实践操作:通过实际操作和仿真验证,确保程序的正确性和可靠性。
持续学习:机器人技术不断进步,持续学习新的编程方法和工具,以保持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