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CNC编程中修改分中位通常涉及以下步骤:
设定工件原点
根据工件的形状和尺寸,在CNC控制系统中设定工件的原点位置。这个原点通常是工件的中心或某个特定点。
使用夹具固定工件
为了确保工件在加工过程中的稳定性,需要使用夹具将工件牢固地固定在机床工作台上。
对刀和分中
通过CNC系统的对刀功能,确定刀具与工件之间的相对位置。这通常涉及到调整刀具的长度补偿和刀具半径补偿等参数。
分中操作
在CNC控制系统中,分中操作通常是通过编程实现的。编程人员需要根据工件的形状和尺寸,编写相应的G代码或M代码,实现工件的自动分中。这些代码可以控制机床的运动轨迹,使刀具能够准确地移动到工件的中心或特定位置。
校验和调整
完成分中操作后,需要对工件的加工位置进行校验。这可以通过使用测量工具(如千分表、卡尺等)手动测量,也可以通过CNC系统自带的测量功能进行自动测量。如果发现加工位置不准确,需要及时调整刀具或工件的位置,以确保加工精度。
使用分中棒
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使用分中棒来进行分中操作。首先在机床主轴上面装上分中棒,然后在MDI录入模式下输入指令`S500M03`,接着按循环启动,使主轴转速达到500转。然后使用手轮慢慢接近工件,调整手轮进给,使分中棒恰好离心为止,记录此时的机械坐标,并输入到G54里面。
其他分中方法
根据不同的需求和精度要求,还可以采用其他分中方法,如直接试切对刀、使用G50设置工件零点、寻边器分中、校表分中、3D寻边器分中等。
建议
选择合适的分中方法:根据工件的形状、尺寸和加工精度要求,选择最适合的分中方法。
精确测量和校验:在分中操作后,务必进行精确的测量和校验,以确保加工位置准确无误。
熟练掌握操作技巧:通过不断的练习和实际操作,熟练掌握各种分中技巧和工具的使用方法,以提高加工效率和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