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控车床编程中, 看图编程的步骤如下:
分析零件图纸
仔细分析零件图纸,了解零件的形状、尺寸和加工要求。
根据图纸上的标注和要求,确定加工工艺和刀具选择。
确定工艺路线
根据零件的形状和加工要求,确定数控车床的加工工艺路线,包括粗加工、半精加工和精加工等步骤。
刀具路径规划
根据零件的形状和加工要求,确定刀具的路径,包括切削路径、切削方向、进给速度和转速等参数的确定。
编写数控程序
根据刀具路径规划,编写数控程序。数控程序是一系列的指令,用于控制数控车床进行加工操作。常见的数控编程语言有G代码和M代码等。
程序调试和优化
编写好数控程序后,需要进行程序的调试和优化。通过模拟加工和实际加工验证程序的正确性和精度,并进行必要的调整和优化。
数控机床设置
在进行数控加工之前,需要对数控机床进行设置,包括安装刀具、夹具和工件,并进行相应的装夹和调整。
加工操作
将编写好的数控程序加载到数控机床中,进行加工操作。在加工过程中,需要监控加工状态,及时调整刀具和工件的位置和姿态。
加工检验
完成加工后,需要对加工零件进行检验。检验包括尺寸检验、表面质量检验和功能检验等。根据检验结果,进行必要的调整和修正。
使用的视图
在数控车床编程中,常用的视图包括:
三维视图:展示物体在三维空间中的形状和位置,帮助程序员直观地了解加工零件的形状和结构,以及工具路径的运动轨迹。
平面视图:展示物体在二维平面上的形状和位置,主要用于显示零件的截面图或某个特定平面上的形状。
剖视图:展示物体通过切割或截面处理后的内部结构,帮助程序员更好地理解零件的内部结构和特征,并确定加工路径和工具轨迹。
坐标系统
加工坐标系:应与机床坐标系的坐标方向一致,X轴对应径向,Z轴对应轴向,C轴(主轴)的运动方向则以从机床尾架向主轴看,逆时针为+C向,顺时针为-C向。
工件坐标系:是编程坐标系在机床上的具体体现,由相应的编程指令建立。
编程代码
G代码:一般用来控制加工路径,如快速移动、直线插补、圆弧插补等。
M代码:一般用来控制机床的辅助功能,如主轴正转、主轴反转、冷却液开等。
通过以上步骤和视图,可以有效地进行数控车床的看图编程,确保加工质量和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