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作编程小孩做盲盒可以结合机器人编程和手工制作的方法。以下是一个基本的步骤指南:
准备工作
材料准备
卡纸、剪刀、黑笔、直尺、胶棒。
机器人编程软件(如HiCode)。
仿真小物件(如小玩具、发饰等)。
编程准备
学习基本的编程指令(如变量、循环、条件判断等)。
熟悉HiCode软件的基本操作和功能。
制作步骤
1. 手工制作盲盒
画图
用笔和直尺在卡纸上画一个正方形,再在正方形左右两边各画一个一样大的正方形。
在正方形的上方画一个同样大的正方形,在正方形的下方画两个同样大的正方形。
在左右两个正方形和最下面的正方形的边缘画五个小的梯形。
剪切
用剪刀将所有图形最外面的轮廓剪下来。
用手将图形上面的每一条线折一下,形成盒子的侧面和底面。
组合
先把左右四个连在一起的正方形围在一起,在梯形上抹上胶棒,把四个正方形粘成盒子的侧面。
在盒子中间放入东西后,在左右两个正方形边缘的梯形上抹上胶棒,和侧面的正方形粘在一起,粘成一个正方体。
2. 机器人编程实现随机性
构型设计
设计一个复杂的变形金刚盲盒构型,涉及多个部分和简单的力学、光学原理。
编程实现
使用HiCode软件编写程序,实现变形金刚的变形功能。
通过颜色传感器识别不同颜色,随机触发“变形”程序。
建议
简化复杂度
对于低龄小朋友,可以先从简单的盲盒构型开始,逐渐增加复杂度。
可以先制作一个基本的盲盒,然后在盒子中加入一些简单的编程元素,如LED灯或电机,增加趣味性。
分步教学
将制作盲盒和编程的过程分解成多个步骤,逐步引导小朋友完成。
可以先让小朋友熟悉材料和工具,然后逐步引导他们进行手工制作和编程。
鼓励创新
鼓励小朋友发挥想象力,设计出独特的盲盒构型和编程逻辑。
可以让他们自己选择仿真小物件,增加盲盒的个性化元素。
通过以上步骤,小朋友不仅可以制作出一个有趣的盲盒,还能在编程过程中培养逻辑思维和动手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