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G球刀的刀心编程主要涉及 手动编程和自动编程两种方法,以及使用Post Processor将CAM软件生成的刀路代码转化为机床控制代码。以下是具体步骤和技巧:
手动编程
了解坐标系:首先,需要了解球刀的坐标系和工件的坐标系,以及球刀相对于工件的位置和姿态。
输入指令:根据加工要求,手动输入各个轴的运动指令,控制球刀在工件上进行加工。这种方法灵活性高,但需要操作人员具备一定的编程和操作经验。
自动编程
CAD建模:在CAD软件中绘制工件的几何形状,并进行加工特征的定义。
CAM路径生成:在CAM软件中选择球刀的刀具路径生成算法,并设置加工参数,如进给速度、切削深度等。
代码输出:通过CAM软件将生成的刀具路径转化为球刀的运动指令,输出到数控机床进行加工。自动编程准确性高,可以提高加工效率和质量,但需要掌握相应的CAD/CAM软件的操作技巧。
Post Processor
代码转化:使用Post Processor将CAM软件生成的刀路代码转化为适合UG球刀的控制代码。
加载到机床:将转化后的代码加载到机床控制系统中,进行加工。
G代码编程
编写G代码:对于有一定编程基础的用户,可以通过编写G代码来实现球刀的编程。G代码是一种用于控制数控机床的指令语言。
刀心刀补编程
选择加工方式:在UG中,对于轮廓默认的设置是刀心编程不带刀补。如果需要带刀补,则应选择刀心刀补编程。
设置参数:在编程时,需要设置进刀直线、刀长补正号、半径补正号等参数,以确保刀具正确补偿。
对刀
刀心对刀:在高手HM五轴编程时,通常建议使用刀心对刀,这有助于减少刀具半径的误差,提高加工精度。
创建球刀
通过UG界面创建:在UG软件中,可以通过“加工”模块中的“创建刀具”功能,选择端铣刀类型,输入直径和半径值来创建球刀。
通过球刀创建选项:也可以直接通过“球刀创建”选项创建球刀,输入直径值即可。
通过以上步骤和技巧,可以实现UG球刀的刀心编程。建议根据具体的加工需求和机床条件,选择合适的编程方法,并进行相应的参数设置和路径优化,以提高加工效率和加工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