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防联动编程是一个涉及多个步骤和环节的过程,以下是一些关键步骤和要点:
确定联动逻辑
根据建筑设计图纸、消防规范要求及实际使用需求,确定不同消防设备之间的联动关系。例如,当烟感探头探测到火警时,系统应自动命令防火卷帘门关闭,并启动防排烟风机等。
设备编码
给系统中的各个设备分配唯一的编号,以便系统能够识别和区分它们。编码应简洁明了,便于编程和操作。
编写程序代码
使用编程软件(如梯形图、功能块图等)根据设备编码和联动逻辑编写程序代码。程序代码应包括输入指令、逻辑处理和输出执行三大环节。
输入指令涉及各种传感器(如烟雾探测器、温度传感器等),它们负责检测并传递信号。
逻辑处理是编程的核心,需要根据不同情景设定合理的联动规则。例如,火警确认程序、自动喷淋启动程序和疏散引导程序等。
输出执行由报警设备、喷淋系统等执行终端完成,它们根据接收到的处理指令执行相应动作。
定义联动公式
使用特定的逻辑表达式定义系统中报警设备与被控设备间的联动关系。例如,海湾消防主机联动公式由等号分成前后两部分,前面为条件,后面为将要联动的设备。
常见的联动逻辑包括“或”关系(使用“+”表示)和“与”关系(使用“×”表示),以及不同的联动执行方式(如立即启动“=”和延时启动“==”)。
设置延时时间
若选择延时启动,需设置合理的延时时间,以确保在火灾发生时各系统能快速而准确地反应。延时时间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测试和调试
在编程完成后,进行严格的测试和调试,确保各个设备的联动工作符合预期效果。测试时可以模拟各种火灾情况,验证各个设备的协同能力和响应速度,并及时修正编程中的问题和不足。
文档和记录
编写详细的编程文档和操作记录,以便在需要时能够快速查阅和参考。文档应包括设备编码、联动逻辑、程序代码等内容。
通过以上步骤和要点,可以实现消防系统的联动编程,确保在火灾等紧急情况发生时,各系统能快速而准确地反应,从而提高消防效能和保障人员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