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在东汉末年的定都地点存在一定的争议,但主要有以下两个地方:
河北邺城
曹操在统一北方的过程中,于建安十八年(213年)获封魏公,并在此定都河北邺城,建立魏公国。后来,曹操进爵魏王,邺城成为事实上的魏都。
邺城在军事地理上具有较好的防御条件,西边有太行山脉,能够有效阻挡北方游牧民族的入侵。
河南许昌
东汉建安元年(220年),曹操挟持汉献帝迁都到许县,即现在的河南许昌。魏文帝曹丕称帝后,改许县为“许昌”,许昌成为魏国的五都之一。
许昌地处黄河中游,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有利于曹操统治中原地区,并且资源丰富,经济繁荣。
综合来看,曹操在生前实际上的都城是 河北邺城,而 河南许昌则是他挟持汉献帝后所迁都的地方,并在曹丕称帝后成为魏国的都城之一。因此,曹操的定都地点可以认为是河北邺城和河南许昌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