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声演员的定级标准主要 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全国获奖名次与奖项含金量
1955年文艺界定级时,相声演员的级别由其在国内外获奖的名次及奖项的含金量决定。例如,侯宝林被评为一级演员,马三立为三级演员,张寿臣和常宝霆为四级演员。
“四四五制”晋级要求
存在一种称为“四四五制”的晋级制度,具体为:
评上四级演员满四年后,才能申请晋升为三级演员。
评上三级演员满四年才能申请晋升为二级演员。
评上二级演员满五年才能申请一级演员。
德云社内部等级制度
德云社将演员分为五个等级,每个等级细分为甲、乙、丙三个级别:
一级演员:很少在小剧场演出,大部分时间都在走穴、商演。
二级演员:是各队的队长,拥有说话的权力,但不一定有决定权。
三级演员:是副队长和攒底演员,他们可以往高了说,也可以往低了说。
四级演员:是普通演员,可以自由发挥,但要遵循底线。
五级演员:是青年队成员。
表演能力、人气、资历等综合评定
德云社的辈分排名是根据相声演员的表演能力、人气、资历等因素综合评定的。
观众评价标准
观众认为好相声演员应具备优秀的口语表达能力、幽默感、表演技巧等,能够通过语言的魅力和表演让观众发自肺腑地开怀大笑。
职称评审条件
评定职称时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如发表核心论文、出版著作等,不同级别的职称评审要求严格程度不同。
这些标准综合了艺术成就、行业地位、观众反馈以及专业评审等多个方面,共同构成了相声演员定级的全面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