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演员头上戴的叫做 盔头,俗称戏帽。盔头是传统戏曲中演员所戴各种冠帽的通称,大体分冠、盔、巾、帽等4类。在京剧鼎盛时期,加上各地方剧种中盔头的种类约为500种,现在常用的不足200种。盔头注重装饰性,常缀以珠花、绒球、丝绦、雉尾等,同穿着的戏装相协调。
具体来说,京剧演员头上的盔头有多种样式和名称,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乌纱幅,简称为纱帽。纱帽是古代官员戴的一种帽子,正式名称叫襆头,俗称为纱帽。纱帽的帽身背后下端,左右对称平插一对帽翅,叫纱帽翅,正式名称叫作“展”,俗称帽翅。纱帽翅有好几种,一种叫相纱。
此外,京剧演员头上的翎子也叫雉尾,主要作用在于加强表演的舞蹈性,表达剧中人物的感情,并增加装饰的美观。翎子通常由数根野鸡尾毛相接制成,长度可达二米左右,一般也要到一米四五、一米六七的样子。两根大野鸡翎子插在头上,作为头上的装饰品。
根据角色的不同,头上的饰品也不一样。例如,正宫皇后戴凤冠,武将如花木兰则带亮银盔,一般则为水钻头面,用高级玻璃仿制的钻石镶嵌在金属板上制成,颜色有红、粉、蓝、白等。一套水钻头面由几十件单件组成。
综上所述,京剧演员头上戴的叫做盔头,根据角色的不同,会有不同的样式和名称,如纱帽、凤冠、亮银盔、水钻头面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