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员在戏曲中扮演鬼魂的原因可以从多个角度来探讨:
满足观众的期待
心理定势:佛道两教对鬼魂的信仰以及因果报应的观念,使得观众在观看戏曲时存在一种“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心理定势。作家在创作戏曲时,为了满足这种心理需求,常常通过鬼魂的形象来推动悲剧性的情节发生逆转,从而吸引观众。
艺术表现
形象塑造:演员在扮演鬼魂时,需要根据人物性格、规定情景、行当的幅度、节奏、姿态等进行具体调整,使其成为人物在特定情境下的必然动作。这要求演员不仅要把握角色的性格特征,还要通过细腻的表演来呈现角色的独特魅力。
文化传承
传统戏曲:在大量的传统戏曲中,鬼戏占有重要地位。这些剧目往往通过鬼魂的形象来讲述故事,传递道德观念和人生哲理。演员在扮演这些角色时,不仅是在演绎一个角色,更是在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
情感表达
悲剧美学:鬼魂戏曲往往带有浓厚的悲剧色彩,演员在扮演鬼魂时,可以通过这种特殊身份来表达深刻的情感和愿望。例如,在《海神庙》中,桂英在死后成为鬼魂,活捉负情弃义的王魁,这种情节不仅令人同情,也体现了“劝人为善”的积极意义。
综上所述,演员在戏曲中扮演鬼魂,既是满足观众的心理期待,也是艺术表现和文化传承的需要。通过精湛的演技,演员能够将这些角色塑造得栩栩如生,给观众带来深刻的情感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