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演员有多种雅称,具体如下:
优伶:
这是“优”和“伶”的合称,用以指称那些以音乐、歌唱、调笑嘲弄、百戏杂技和戏曲表演等为职业的人。在古代,“优”一般分为“俳优”和“倡优”,而“伶”则专指演奏音乐的艺人。到了汉代,“优”和“伶”开始并称,成了对歌舞、音乐和百戏滑稽为业的艺人的统称。宋以后,随着戏曲艺术的逐渐成熟,“优伶”就主要指称戏曲演员了。
伎:
这是指演奏乐器、唱歌跳舞的人,全部都是女性。在古代,“伎”不仅包括表演艺术,还可能涉及卖艺或卖身的问题。这个称呼有时也用来指代女优。
戏子:
戏子的说法诞生于晋代,中国在汉代就出现了。在古代,戏子并不是一个耀眼的职业,充其量算是养家糊口的人力表演。戏子在古代属下三流的艺术,能吃饱饭就可以。
梨园子弟:
这个称号出自唐朝,指称戏曲演员。唐明皇曾设立“梨园”教习音乐、舞蹈和戏曲,因此戏曲演员也被称为“梨园子弟”。
这些称呼在古代对演员的职业和社会地位有不同的反映,从“优伶”和“伎”可以看出,演员在当时是供人娱乐的职业,且存在一定的等级和社会偏见。而“梨园子弟”则带有一定的褒义,指称那些在宫廷中演出的优秀戏曲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