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演员的服饰种类繁多,每种服饰都有其特定的用途和象征意义。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古代演员服饰:
蟒
蟒是帝王将相的官服,上绣有龙,下摆反袖绣有海水。蟒的颜色有十种,即“上五色”(红、绿、白、黑、黄)和“下五色”(深蓝、湖色、粉红、古铜、紫色)。角色穿什么颜色的蟒要根据其地位、性格而定,如包公穿黑蟒表示刚直不阿。
官衣
官衣是文官的官服,其上常绣有仙鹤、孔雀等图案。官衣有紫、红、蓝、黑四色,分别代表四个等级:紫色是宰相所穿;红色是巡抚、府台或道台所穿;蓝色是知县服装;黑色则代表门官。
靠
靠是武将穿的铠甲。颜色和样式很多,剧中人物穿什么样的“靠”要根据其年龄、性格、脸谱而定,如关羽要穿绿“靠”。
帔
帔是一种便服,有蓝、黑、紫、黄、红五色,其中黄红两色为帝王将相专用。帔通常用于表现文雅或高贵的人物。
褶子
褶子是平民服装,其颜色也分为上下五色。下五色是英雄、义士所穿。褶子通常用于表现普通百姓或士兵。
箭衣
箭衣圆领、大襟、马蹄袖或敞袖,前后开衩齐腰,长及足。原为清代官服,用于戏曲舞台则上自皇帝、高级将领,下至一般武士,绿林人物皆可穿用。分龙箭(上绣龙纹、下绣海水)、花箭(上绣团花)、素箭。
靴鞋
戏曲中的靴鞋分为厚底、朝方、福字履、登云履、皂鞋、薄底、彩薄底等。厚底是男性人物普遍穿着的高腰厚底靴,其底厚通常根据演员高矮或者表演水平而定。朝方是文丑行当专用的一种高腰靴。
内衣装束
包括水衣子、胖袄、彩裤、护领、大袜等。水衣子是一种工作服,主要是为了保护大衣、二衣在表演时免受损害。胖袄主要是为了使人物有一个健硕的体魄。彩裤主要有红、黑、杂色等,护领是为使人物造型更完美。
这些服饰不仅色彩鲜艳、样式多样,而且每种服饰都有其独特的象征意义和用途,体现了古代中国戏曲艺术的丰富性和精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