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配置项的分类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和需求进行划分。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分类方式:
根据软件生存周期阶段
需求类:包括需求规格说明、项目开发计划、设计标准或设计准则、验收测试计划等。
设计类:包括系统设计规格说明、程序规格说明、数据库设计、编码标准、用户界面标准、测试标准、系统测试计划、用户手册等。
实现类:包括源代码、目标代码和可执行代码。
测试类:包括系统测试数据、系统测试结果、操作手册、安装手册等。
维护类:包括进入维护阶段以后产生的工作产品。
根据软件配置项的用途
环境类:指软件开发环境或软件维护环境,例如编译器、操作系统、编辑器、数据库管理系统、开发工具、项目管理工具、文档编制工具等。
定义类:是需求分析与定义阶段结束后得到的工作产品,例如需求规格说明、项目开发计划、设计标准或设计准则、验收测试计划等。
设计类:设计阶段结束后得到的工作产品,例如系统设计规格说明、程序规格说明、数据库设计、编码标准、用户界面标准、测试标准、系统测试计划、用户手册等。
测试类:系统测试完成后的工作产品,例如系统测试数据、系统测试结果、操作手册、安装手册等。
维护类:进入维护阶段以后产生的工作产品。
根据软件配置项的组成
文档和资料:与合同、过程、计划和产品有关的文档和资料。
源代码和目标代码:包括源代码、目标代码和可执行代码。
相关产品:包括软件工具、库内的可重用软件、外购软件及顾客提供的软件等。
根据配置项的管理需求
产品类:每个产品用visio画一张资产结构图,标明配置项的属性如存储位置、负责人、对应源码语言、受控级别等。
项目类:包括项目管理过程中产生的文档和资料。
建议
在进行软件配置项分类时,可以根据项目的具体需求和管理方法,选择合适的分类标准。同时,建议在配置管理过程中,建立清晰的配置项识别准则和流程,确保配置项的完整性和可追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