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估软件的可靠性可以从多个方面进行,以下是一些关键的方法和指标:
用户权限限制
软件是否按功能模块划分用户权限,权限划分是否合理。
超级用户对各个用户的权限管理是否合理,包括修改用户的登录资料等。
用户和密码封闭性
软件对用户名和密码有无校验,有无保护措施,尤其对密码有无屏蔽功能。
系统对用户错误登录的次数限制
软件对用户错误登录有无次数限制,一般做法是连续三次登录失败就退出系统。
留痕功能
软件是否提供操作日志,比如某用户登录的时间,查询、修改或删除的动作以及离开的时间等。
屏蔽用户操作错误
考察对用户常见的误操作的提示和屏蔽情况,例如可否有效避免日期的录入错误或写入无效的日期。
错误提示的准确性
当用户操作错误或软件发生错误时,能否有准确清晰的提示,使用户知道造成错误的原因。例如当用户未输入完有效信息时存盘,系统应当给出关于未输入项的提示。
错误是否导致系统异常退出
考察软件运行的稳定性,当软件发生一般错误或严重错误时,软件是否会自动退出。
数据备份与恢复手段
主要针对有数据存储需要的软件,好的软件会提供备份与恢复的操作,不需要用户直接对数据库系统进行操作。
可用度
软件运行后在任一随机时刻需要执行规定任务或完成规定功能时,软件处于可使用状态的概率。
初期故障率
软件在初期故障期(一般以软件交付给用户后的三个月内为初期故障期)内单位时间的故障数。
偶然故障率
软件在偶然故障期(一般以软件交付给用户后的四个月以后为偶然故障期)内单位时间的故障数。
平均失效前时间(MTTF)
软件在失效前正常工作的平均统计时间。
平均失效间隔时间(MTBF)
软件在相继两次失效之间正常工作的平均统计时间。
缺陷密度(FD)
软件单位源代码中隐藏的缺陷数量。
平均失效恢复时间(MTTR)
软件失效后恢复正常工作所需的平均统计时间。
更新和维护记录
软件的更新频率及维护记录也是判断其安全性的重要指标。
用户评价与反馈
通过查看其他用户的评价和反馈,可以间接了解软件的安全性。
安全性审核
正规且可靠的软件通常来源于官方网站或者信誉良好的第三方应用商店,这些平台在上架软件之前会进行严格的安全审核。
权限要求
软件在安装或使用过程中通常会请求一定的系统权限,合理的权限请求应与软件的功能直接相关。
负载测试、压力测试、持续监控、故障注入测试、长时间运行测试
通过这些测试方法评估软件在不同情况下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通过上述方法和指标的综合评估,可以较为全面地了解软件的可靠性。建议用户在选择软件时,综合考虑这些因素,以确保选择到安全、可靠的软件产品。